關於大衛‧拉夏培爾
大衛‧拉夏培爾,這位國際上著名的美國超潮攝影家,以作品的
個人風格鮮明和兼具新潮美感及戲劇張力為名。有「攝影界費里尼」
的封號,獲得法國與美國攝影雜誌(Photo)「年度最佳攝影新人獎」、
「全球最重要的十大攝影師之一」,這成果肯定大衛的才華與魅力。
觀展前聽到一位於當代藝術館擔任義工的朋友提起了大衛‧拉夏培爾
,經由他的推薦看了幾張大衛的攝影作品,真令人感到驚艷。標榜實景拍
攝,不加特效與後製技術,這樣的特殊風格,是令我想要去一探究竟的主
要原因。
當代藝術館總共展出了大衛的250件作品,從最初他最早期的商業、
名人拍攝,到中期的社會批判,然後是擺脫商業走向純藝術的攝影風格,
都非常令人讚賞。像大衛這種有想法又特立獨行的人,在藝術的領域當中
容易脫穎而出,原因是他「創造別人所意想不到的」,而且「嘗試別人所
不敢做的」,所以搞藝術,除了本身的才情之外,或許還需要點勇氣吧!
「超潮攝影家」這個美稱,應該不只是一種fashion、新穎的感覺,而
我卻有「思潮」、「時代潮流」的解讀。大衛的商業化攝影,帶有種時尚
美學、奢華,而他的藝術攝影,卻帶有點歷史古典得意味。綜觀他的作品
,每一幅是個劇作,正在上演著一齣戲。畫面中的一景一物都是故事中不
可或區的關鍵,但是將它們獨立出來,卻又能有所發展,這是我覺得最不
可思議的地方。我曾在幾幅作品當中做了分析和註解,和大衛原本要傳達
的略有差異,就是每個人不同的體會吧!
展覽的入口處,長長的走道,擺放著一幅幅人類沉浸在水中的表像,
是覺醒系列,也是個展覽給我的第一個震撼。
若畫面將人與水擺一起,通常會想到的不外乎是洗澡、游泳,甚至於
溺水。當你的身體完完全全被水包覆,我的直覺反應是憋氣、無法呼吸的
痛苦猙獰。
細體會。畫面中男女老少、各種表情皆有,看淂出當下他們內心所想。在
數張圖中,我深深被兩幅作品吸引。
第一幅那上了年紀的男人,雙眼直視遠處表情看似惶恐,四肢卻鬆散
的沒有抵抗的意味,是驚嚇過度而腿軟的瞬間?
第二幅是一位青年男子,同樣在水中,不同的燈光和構圖就會有另一
種解讀。畫面的又半部是個空景,能想像在另一端應該是有什麼,或許是
男子的戀人,而他正朝那邊走去。嘴角上揚略帶幸福感,而泛黃的燈光又
增添了一種羅曼蒂克。
腦海中出現的是早期的電影「第六感奇緣」主題曲─王菲的「天空」
,虛幻又帶點浪漫。
除了個人意識,大衛也在他的作品當中傳達了宗教的訊息。
在耶穌是我的好朋友系列當中,總共有六幅作品。
我們可以看見畫面中的主角接處在社會邊緣,有黑人、妓女等。他們
或許都面臨著人生的逆境和痛楚,這時有耶穌在身旁陪伴。好像有一束光
給予關懷和認同,也指引他們方向。
然而在愛的另一端是訴說著不滿。大衛透過他的攝影來表達他對社會
的批判,在災難中做文章,也在華麗又商業的作品當中做隱喻。
(ex.大漢堡批判速食文化,但其實那雙腿上的”鞋”才是主要的廣告)。
類似的作品還有一系列是在批判著人類的慾望,華麗又鮮明得做法,令
人嘆為觀止。
大衛的創意長才不僅止於攝影藝術,在MV中也略有表現,一樣不改其
對社會批判的熱愛,從兩支Music video當中可以明顯感受,充斥著媒體、
亂象,他也將影像攝影那種華麗的構圖方式運用在MV,比起其他的音樂錄
影帶真的非常聚有特色。
看展覽,是休閒能使人放鬆心情,也是學習能使人有所感受和體悟。聽
過導覽員解說、又自己再走一遍,試著跳脫作者的想法自己去感覺,那種氛
圍就像是聽音樂。當你接收到的是好的,就像是聽輕快的音樂般可以隨之擺
動;但是當你藉由作品來反省自我、體會現實,就好像是聽到節奏強勁或是
悲傷的情歌,感覺嚴肅又沉重到不行。這就是我看大衛攝影展的另一層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