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長 1600字  為西方藝術賞析報告而寫的心淂




我人生的
21個年頭裡面,麥可從來不曾在我的心中停留太久。
因為對我而言,他就是一個退隱的音樂人,
雖然曾經聽說過他是多紅、多偉大,那又怎樣?
這些我都未曾感受到,而我知道的就只是
那個被外國媒體爆料他有戀童癖、
將自己膚色漂白而且行為怪異的「歌手」,僅僅如此。
直到麥可過世,直到我去看了這場令我感觸良多的演唱會籌備實錄…



西方藝術賞析課程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起始點,
不管是對於各類的音樂認識,
更還有音樂人與其被後的故事。
不論是否喜歡、是否懂,學著用心去聆聽老師所說…


之前得我對於麥可可以說沒有任何的評論,
對於一個自己不在意的人物,
儘管媒體報導著他,
我就只是像接收一個新的資訊那般的感覺。
直到麥可的死訊再是人前被公開,
連續多少個日子國際間都在關注這個麥可的死因,
並且許多關於這個傳奇人物的相關報導也推出,
我才正視它的影響力有多大,
開始對麥可產生了一點點好奇心。


在電影《風聲》與《
This is it》之間游移不定,
但是最終我選擇去看了麥可的《
This is it未來的未來演唱會》。
當時的我存有一個念頭,
上電影院除了要看好戲還得看的有價值,
相信竟然麥可是流行音樂之王,
我也想要體會他的舞台魅力、試著去了解他的成功之處。


未來的未來演唱會,
一個來不及完美呈現給廣大歌迷的演唱會。
有的人會覺得說,
想必跟某些明星歌手出版的
DVD實錄和花絮是一樣的道理,
花錢上電影院看這種東西的意義何在?
當時的我也是這麼想。


This is it
是一個顛覆我對麥可的想像的一部電影,
儘管他只是一部將麥可原本為即將展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所準備的一切過程,
但是就短短兩個小時,好像很多的疑惑都迎刃而解,
不是誰告訴我,而是自己用心去體會。
電影散場時,給了我自己更多感觸,
因為我所看的並非只是一場
show


我承認自己很感性,
在電影開始的前五分鐘就眼眶泛著淚,
但那代表我
touch到片中人物的心理。
不過是一個歌手的是藉巡迴演唱會要徵選舞者,
沒什麼了不起,
但就因為他是麥可....


你很難想像有多少人將與他同台當作是一個目標、一個夢想,
然而這個夢想正在實踐中…
看著攝影機側錄著這些麥可從全世界菁英中所選出的專業舞者,
他們的興奮和感動是如此真切,
不論採排訓練過程多辛苦,
臉上始終掛帶著笑容,
這就是他們想要的
我為他們開心也深感遺憾,
畢竟這是一場來不及演出的演唱會。


為什麼老師會在課堂上告訴我們,
麥可在音樂上的成就遠遠超過其他音樂人,
我想我在這裡看到了。
一位歌手或是音樂人的能耐有多大?
認識麥可之後發現那些根本不算什麼。
演唱會的彩排,從音樂協調、排舞、舞台走位
還有動畫影片的製作,
任何一個小細節麥可都全神貫注。


在我的眼中他沒有明星的大牌架勢,
「態度」往往決定一切。
一位如此專業也能力的音樂人,
他所想的是全體而並非他個人。
半桶水響叮噹,很會虛張聲勢,
但是真正有能的人卻是用心聆聽。
在這方面我們就探討到,其實麥可好像什麼都會,
在彩排協調的同時,發現他對於他的音樂是再熟悉不過,舞蹈也是他的強項,
在關於很多領域也都會是時提出他的有利見解,
但他從不讓人感到自以為是,反而透露出謙虛還有盡業的態度,
還有想要呈現完美演出的心,著實令人感動。



還有另一面我看到的是麥可的憐憫之心,
麥可其中一首歌《
earth song》是寫給地球的歌,覺得很有感觸,
他斥責人破壞我們所處環境的殘忍,
呼籲大家應該要共同愛護地球,令我覺的敬重。
但是一有點卻是我深感矛盾的,
如果他真的如此憐惜地球,
為何他的生活會是這樣得虛華無度呢?
但或許已經不再重要。


很感動我們在電影結束後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個多小時的話題都是圍繞著這個人。
一首又一首,一場又一場的彩排實錄,
在台下真有股衝動要和台上的他共同吶喊,
我想我們因此愛上了麥可。
不論是歌曲、麥可的人,
還有許多人性面都是我們一直在追尋和探討的。


這個獻給歌迷和麥可子女的電影,
與其被人說成是在消費麥可,
不如把它當作是我們用來瞭解也記念麥可的一個禮物。




The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敏敏 Emma 的頭像
    敏敏 Emma

    D.E 艾瑪小旅攝

    敏敏 Em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